为营造学校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运用大模型的良好学术氛围,持续推动教育创新,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更多教师把科技前沿和对人工智能的思考融入进日常的教学研究,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教学成效,真正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创新的先行者与实践者。经学校研究,决定举办人工智能大模型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
二、参赛对象
全校在职教师
三、竞赛方向
(一)数据收集与分析
1.收集学生数据:教师可以通过智能学习平台、在线作业系统、测试软件等工具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学习进度、成绩、答题记录、学习行为等。
2.数据分析:利用AI大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识别学生的学习特点、习惯、困难等,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二)个性化教学
1.个性化学习路径: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利用AI大模型为每个学生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实现因材施教。
2.智能推荐: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反馈,利用AI大模型实时推荐相关的学习材料、练习题和拓展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和提升能力。
(三)智能评测与反馈
1.自动评分:利用AI大模型对学生的作业、测试进行自动评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提供即时的反馈。
2.详细反馈:利用AI大模型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提供详细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四)教学支持
1.实时教学建议:利用AI大模型实时分析教学过程,为教师提供实时的教学建议和反馈,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2.虚拟助教:利用AI大模型构建虚拟助教,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辅导等服务,弥补传统教学中师资不足的问题。
(五)课程设计与改进
1.课程资源挖掘:利用AI大模型挖掘和利用大量的课程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参考案例。
2.课程评估与优化:利用AI大模型对课程进行评估,发现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课程改进和优化建议。
四、组织方式
本次竞赛分预赛、决赛两个阶段。
(一)预赛(2024年7月26日前)
参赛教师从竞赛方向中选择一至两个方向,提交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视频或教学案例。
预赛由各教学单位(学院)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各系(教学团队)确保至少2名教师参加预赛。预赛方案等相关参赛材料请于2024年7月26日前报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邮箱。
(二)决赛(2024年9月13日前)
决赛采取“讲授+答辩”形式展开。讲授环节主要以微课的形式体现,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评委提问答辩环节不超过5分钟。参赛教师应充分准备,确保课程内容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紧密结合,展示高水平的教学技能。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评委将根据教学设计、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互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决赛由学校组织开展。各教学单位(学院)推荐2名教师参加决赛,举办时间另行通知。
五、奖项设置
竞赛设个人奖及优秀组织奖。
(一)个人奖
本次竞赛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
(二)优秀组织奖
对竞赛组织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设优秀组织奖。各单位报送的预赛方案、预赛情况及教师获奖情况都将作为优秀组织奖评选的重要依据。
六、组织机构
(一)学校将成立竞赛组委会,由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部和各教学单位组成,全面负责人工智能大模型教学技能大赛的组织领导、巡视和监督。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全面负责竞赛的组织工作;学校大模型应用和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二)各教学单位成立以院领导牵头的教学竞赛分委会,全面负责本单位竞赛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鼓励行政序列教师、素质教师参加本次比赛。
七、其他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层层动员、全面发动,充分发会大赛平台作用,促进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二)各单位要切实把教学技能大赛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大赛为契机,聚焦教师人工智能时代下大模型运用能力的提升。通过大模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规律,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请各单位严格审查参赛教师作品,确保参赛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联系人:温丽晓、吕娜
联系电话:028-64888104
联系邮箱:wenlixiao@nsu.edu.cn
大模型应用和研究中心
联系人:钟佩如、冯宇
联系电话:028-64888285
成都东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4年6月19日